欧文的球衣是几号 (欧文的2号球衣会退役吗)

2023-04-27 5:15:46 体育 qqzjj

欧文的球衣是几号?

1、欧文的球衣是11号。2号球衣,欧文被骑士选为2011年进入NBA的状元。骑士时期,他穿2号球衣。欧文在新秀赛季场均得到15分4助攻,获得赛季末最佳新秀。

像欧文这种玩法以后会有球队退役他的球衣吗他能进名人堂吗

所以按照欧文职业生涯的恶习,应该没有球队会选择退役他的球衣,否则对于其他退役球衣的巨星就是一种侮辱。

其他的现役球员中像威少、库里、欧文、哈登等如果一直在现在的球队的话,应该球衣也会被退役了,不过这几位球员都在当打之年,还有潜力,在联盟还能打很多年,所以说这个话题有点早。

欧文当年与詹姆斯效力过骑士队,并且一起拿下队史唯一的总冠军,作为当时夺冠的核心球员,骑士队绝对会为其退役球衣。个人荣誉方面,欧文一共拿下1个总冠军与6次全明星,所以欧文退役之后,想要进入到名人堂中也很轻松。

“毫无疑问,是绝对会(退役球衣)的,而且是在他退役之后第一时间,”乐福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对我来说这甚至都算不上问题,他的球衣需要高挂在那里。

骑士队不会退役欧文的球衣,欧文虽然为他们带来了一座总冠军,而且是队史总冠军,但是球队人很多不可能每个人都会退役球衣。加上欧文新赛季的决定使得骑士队一落千丈,骑士队面临很多危机,骑士队可能不会退役欧文的球衣。

nba2号球员

NBA09年全明星2号球衣是:莫·威廉姆斯(Mo Williams)。莫·威廉姆斯(Mo Williams):1982年12月19日出生,前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司职控球后卫,现任杰克逊州立大学主教练。

2号代表人物:马龙,伦纳德。3号代表人物:艾弗森,韦德。6号代表人物:拉塞尔,詹姆斯,“J博士”欧文。8号代表人物:科比。11号代表人物:伊塞亚托马斯,姚明。12号代表人物:斯托克顿,霍华德。13号代表人物:张伯伦,哈登,纳什。

从马刺转到猛龙的2号球员是科怀·伦纳德。科怀·伦纳德(Kawhi Leonard,1991年6月29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河边市,美国篮球运动员,司职小前锋,现效力于NBA洛杉矶快船队。

现在在NBA的历史排名当中,迈克尔·乔丹是公认的第一。至于谁是第二名,那有很大的争论,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的是詹姆斯。

NBA球衣退役有哪些冷知识?

然而即便凯尔特人都退役了21件球衣,联盟中还有5支球队甚至连一件球衣都没过!他们分别是夏洛特黄蜂、猛龙、快船、灰熊和魔术。

球衣退役是指一个号码从此不再被该球队其他队员使用,以纪念伟大的球员(或教练组成员以及管理层成员),同时也是优秀球员表现过去成就的一个展示,也以此来纪念他们在球场上的出色表现。

乔丹在公牛退役球衣,这是再自然不过的。而热火退役了23号则开辟了一个先河——一支球队为从没为自己效力过的球员退役自己球队的号码。

球衣退役,以后无论谁在退役球衣的所在队伍打球都不可以再选择穿退役球衣号码的球衣,除非得到退役球员本人的同意。在NBA历史中,科比是第一位获得两个球衣号码同时退役殊荣的球员。

话说骑士会退役欧文的球衣吗

1、骑士队不会退役欧文的球衣,欧文虽然为他们带来了一座总冠军,而且是队史总冠军,但是球队人很多不可能每个人都会退役球衣。加上欧文新赛季的决定使得骑士队一落千丈,骑士队面临很多危机,骑士队可能不会退役欧文的球衣。

2、在拿到各种个人荣誉的同时,也为骑士带来了价值入城队史第一枚总冠军,可以说欧文是骑士队史上仅次于詹姆斯和普莱斯的第三号球星,因此骑士在未来会退役欧文的球衣。

3、现役联盟第一人要是不能退役球衣才是新闻,将来詹姆斯退役后,不论骑士还是热火都会退役他的球衣。就看他在湖人能不能再次拿到总冠军了,毕竟豪门球队,没个总冠军想要退役球衣不是那么容易的。

4、NBA选择退役球队的球衣号码,不是联盟的行为,而是各支球队对自己本队球星的一种认可、尊重和肯定。我们来看下目前欧文的职业生涯轨迹,他在骑士队并没有太大的个人带队成绩,只是跟着詹姆斯混了一个总冠军戒指。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20 bytes) in /www/wwwroot/qqzjj.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