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外国输出中国奥运冠军,花滑天才少女,放弃美国国籍,只为能代表中国赢得奥运冠军,她是谁?

2023-04-03 12:19:56 体育资讯 qqzjj

许海峰的故事.

1、夺得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

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赢得了男子手枪的60杆慢射手,成为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得主。他也是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并在中国奥运史上取得了金牌的突破。

在1986年的首尔亚运会上,660环的超级世界纪录是由枪支的冠军, *** 的个人金牌和自演枪组的冠军。 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亚运会冠军、亚锦赛冠军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2、担任教练

2004年11月22日,许海峰接到国家体育总局的一纸调令到自剑中心走马上任,至今已经有两个多月时间。从“枪林弹雨”中来到略显偏僻的老山西街,坐在自剑中心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新人”许海峰默默地开始了“二次创业”,

没有了身处国家射击队总教练时的巨大压力,洗去了写就奥运会中国射击队最好成绩的荣光,如今的许海峰笑言:“干行政工作的确要轻松得多。”话虽这样说,但压在许海峰这位中心副主任肩上的担子并不轻。

许海峰对自己分管的现代五项进行了摸底。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段时间以来,我除了去广州参加现代五项队冬训动员大会和2004年总结会之外,基本都是在翻看规则,了解项目。但可以说,至今我最多熟悉了不到50%,依然还处于摸索阶段。

一年后,许海峰分管的中国现代五项队首次拿回了世锦赛冠军,打破了此前欧洲人对奥运会和世锦赛金牌的垄断局面。北京奥运会上,钱震华获得个人第四名,成为中国现代五项队奥运史上的一大突破。曾经水平一般的中国选手,如今即使夺世界杯分站赛冠军,也不让外界感到惊讶了。

3、拍电影

许海峰还参与拍摄故事《许海峰的枪》该片由安徽电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由王放放导演、王兴东编剧,主要演员有李东学、马境、娜仁花等。

4、爱摄影·玩收藏

徐海峰特别喜欢摄影。快门猛击并保持振铃。有时,为了跟踪镜头,他必须改变多个位置和多个角度。那个动作,那个动作,是相当专业的摄影。他的电脑里有许多游戏,风土的照片。徐海峰说,这些照片资料可以选择作为收藏品,也可以由团队用来研究外国玩家的技术行动。

徐海峰的硬币收藏已达到一定程度。他从世界各地收集硬币,主要是硬币,纸币补充。因为许多地方的钞票非常昂贵,所以他需要便宜的套装,并设定最低面额。徐海峰说,但我没玩过,而且国家太多了。

5、荣获奖项

在2018年12月18日,***,国务院授予徐海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授予改革先锋奖章,并被授予“中国首届奥运冠军”。

还培育出李对红和陶璐娜两名奥运冠军。曾11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的许海峰目前担任国家体育总局自剑中心副主任。

前中国男子射击队运动员,中国奥运金牌的第一人,也是中国体育射击史上第一位收集奥运冠军,世锦赛,亚运冠军和亚锦赛冠军的运动员。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面对偏头痛视网膜炎的压力迫使视力急剧下降,他坚持参加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几项重大国际比赛,并先后赢得了13项世界冠军和30多项亚洲冠军。

1995年之后,他接受了枪支执教,并担任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组教练,国家射击队副主教练和国家射击队主教练。作为一名教练,他明确界定了科学的教练理念,不仅注重团队的运动技能训练,而且重视团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了一支成绩斐然,成绩优异的中国人。世界锦标赛和奥运冠军。运动员队。

2004年11月,他任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管现代五项,实现了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要想打好枪,先要做好人”是他对自己和队员的一贯要求。他谦逊、朴实而又不失严谨的为人作风赢得了队员的广泛好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海峰

参考资料来源:***——许海峰谈“枪”背后的故事

向外国输出中国奥运冠军(奥运冠军中国人外国国籍)

花滑天才少女,放弃美国国籍,只为能代表中国赢得奥运冠军,她是谁?

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的体育事业在蓬勃的发展,我们也慢慢成为了世界上的体育强国。实际上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体育事业上有如此大的发展和进展是离不开中国这些运动员们在背后的刻苦努力,他们不断地努力训练,只希望能够为中国争光,这些运动员们都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运动员虽然身居海外,但有的却选择放弃外国的国籍,只为能代表中国赢得奥运冠军。

今天我们要来说的这位运动员,她的名字叫做朱易,是一位18岁花滑天才少女,非常热爱花滑运动。朱易的父亲是一位美籍华人,母亲则是一个中国人,由于家庭的原因朱易从小在美国长大,不过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她的爱国之心。

由于父母对于朱易的教育,让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在朱易年幼的时候就爱上了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并且很快接受专业的训练,逐渐地成长成为了一位专业的花滑运动员。

在没有回国之前朱易就已经在美国本土拿到了不少花样滑冰的冠军,作为一位如此具有潜力的运动员,我们自然是非常欢迎她的加入。在2018年的年底朱易选择加入了中国国籍,并且成为了一位中国的运动员,在那时的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朱易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她出众的颜值和身材以及不俗的实力也是让她受到了许多观众的关注。

如今朱易依然处于自己职业生涯当中的成长期,在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她在各项国际比赛上取得更加亮眼的成就。18岁花滑天才少女放弃美国国籍,只为能代表中国赢得奥运冠军。我们也衷心地祝福朱易能够在自己热爱的这个体育事业上越走越远,能为中国花样滑冰队赢得更多的荣誉。

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故事

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故事

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故事1

中国跳水,又迎来了一颗新星的横空出世,她就是全红婵。

五跳中跳出三跳满分,总分高达466。20分,她以最无可争议的方式锁定了女子单人十米跳台的金牌。

年仅14岁130天的全红婵,成为了仅次于伏明霞的第二年轻的跳水奥运冠军。赛后面对人数众多的记者,这位小姑娘有些不知所措:“(接受采访)比比赛还紧张。”

但是小小年纪的她,早已承担起了更多。

横空出世

如果不是东京奥运会延期,全红婵不会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

在奥运会确定延期之后举行的三站中国跳水队奥运选拔赛上,全红婵惊艳跳台,拿下两站单人十米台冠军,由此获得了一张宝贵的奥运门票。

对于全红婵来说,这绝对堪称“鱼跃龙门”——要知道,此前她不光是没有国际大赛经验,甚至连出国比赛都从来没有过。哪怕是全国性的比赛,她在奥运选拔赛之前也没有参加过。

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就说:“全红婵是奥运会延期后冒出来的一个新队员。”这样一位纯粹的新人能不能在奥运会这样的顶级舞台上发挥出实力,谁也心里没底。

但全红婵不仅做到了,还是以一种最完美的方式。

当她在奥运决赛中拿出三跳满分的完美表现时,现场不光是中国人,所有其他国家的队伍也都情不自禁地送上了欢呼和掌声,众多外国选手和教练上前来向她表达祝贺。

“我有一些紧张,但还好只有一点。”赛后小姑娘说:“刚刚到这里的时候我还不是特别习惯,但几天之后就适应了。”

据统计,在夺冠这天年仅14岁130天的全红婵,位列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伏明霞(13岁346天)之后,成为了中国跳水队第二年轻的奥运冠军。

对于全红婵的职业生涯来说,不会再有比这更完美的开端了。

天生的跳水好材料

全红婵的跳水之路,似乎完全开始于命运的机缘巧合。

在全红婵7岁时,湛江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到基层小学挑选苗子,就这样选中了她,而家里人也对这样的选择没有意见,全红婵的人生由此和跳水结缘。

喜欢运动,胆子也比一般女孩子大的全红婵,似乎也真的是一块天生跳水的料。“跳下去的感觉很爽。”她曾这样描述跳水的感受。

“主要是我自己也不喜欢上学念书,读书成绩也比较差。”面对学业,全红婵往往觉得头疼,而跳水,则是让她感到更加有动力和兴趣的世界。

“冲劲儿大,爆发力强”,这是早期指导全红婵的广东省教练对她的评价。到了国家队,全红婵的优势也被进一步加强——极好的动作技术和控制能力,再加上原本就非常优秀的身材条件,造就了跳台上的完美发挥。

但与此同时,全红婵自己旺盛的斗志和对训练的专注力也不可或缺,就像她此前对澎湃新闻记者所说:

“中间也会觉得害怕,一两天不跳的话,再次站上10米台就会怕,感觉怕摔,所以每天都需要去练习跳。”

对于还只是个少女的全红婵来说,跳水只是自己日复一日习惯的日常,对外界所送上的“天才”、“神童”等称谓,全红婵自己反而有些懵。

“我不觉得我是天才,我也没有很厉害。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你们问我问题,我的脑子里面只有空白。”

在小姑娘看来,跳水拿满分,比考试简单多了。

将家庭扛在肩上

的确,对于还很青涩的全红婵来说,她还很不习惯面对记者的“包围”。

赛后,面对现场记者一个一个抛出的问题,她常常会语塞不知从何作答。她说自己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记者:“比比赛还要紧张。”

对于比赛中是如何跳出这么好的发挥,压出这么小的水花,她想来想去也只能憋出一句:“没有感觉,就跳下去,没了……”

当被问到照片要被挂上跳水队荣誉墙是什么感觉时,她也不知怎么回答:“就挂上了……”

不过,队友陈芋汐倒是“揭了短”——虽然在媒体面前非常紧张不善言谈,但平时在生活中,全红婵却是一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喜欢追着我打。”

这句话引得全红婵急忙辩解:“没有!骗人!怎么这样。”

对于全红婵来说,未来她还有大把的时间和机会习惯接受外界的关注和媒体的采访,而这样的`生活,或许是连她自己都没有想过的。

全红婵来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性格非常单纯。当初湛江体校去农村选体育苗子,正是看中了农村的孩子性格朴实能吃苦。

她的家庭条件也并不优渥,母亲还在几年前遭遇过交通事故,治疗之后身体也一直受影响,更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奥运会前的选拔赛期间,全红婵就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妈妈住院过两三次,但家里有时候也不告诉我。我打 *** 给我爸他才告诉我这些,他让我不要在意太多事情,但是妈妈治病要花挺多钱的,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而在奥运夺金之后,全红婵又一次说:

“妈妈生病,就想赚很多钱,去给她治病,治好她。”

今天之后,她有了足够的能力来帮助家庭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全红婵给所有观众留下的印象。但在这背后,她也绝不是真的可以和压力绝缘。

事实上,在三站奥运选拔赛一鸣惊人,拿下奥运会参赛资格之后,全红婵在奥运会前还陷入了一段低谷,在队内测验时拿不出好的表现。那段时间,全红婵突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比前面三站(奥运选拔赛)紧张好多,不知道紧张啥。现在就觉得好烦,一点心情都没有。”此前接受***采访时,全红婵那张布满阴云的稚嫩的脸,让人看了都忍不住心疼。

满分全红婵。

“教练跟我说不要紧张,放开跳,不要想着其他人,跳好自己就行了。也不要求其他的,就做好自己就行了。”这是踏上东京奥运会舞台之前,她给自己的目标和期待。

这也是父母对她的叮嘱——“他们告诉我要放松,只管轻松去跳,不管我拿不拿奖牌都不重要。”

如今,虽然身为奥运冠军,你依然能看到全红婵身上的孩子气。当说到夺冠之后自己要做的事情,她立刻来了精神。

“今晚我要吃很多好吃的东西,现在我特别想吃辣条”——这是她最喜欢的零食。

而对于三年之后的巴黎奥运会,她并没想得太多:“先要好好训练才能考虑那些。”

一个完美的开场亮相之后,全红婵的未来之路,还有很长。

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故事2

1991年,13岁的伏明霞出现在世界游戏锦标赛时,年近30岁的美国选手克拉克非常不满,认为伏明霞还是一个孩子,却没有想到,伏明霞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龄最小的世界冠军,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是第一个、唯一两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二十年后,14岁的全红婵,在十米跳台上,不仅以三次满分的跳水记录一跳成名天下知,也成为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中国代表团里年龄最小的世界冠军。

而2007年3月28日出生的全红婵,如果不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第32届奥运会推迟一年至2021年举行,她还没有达到奥运跳水的最低年龄要求,在参加奥运会之前也没有经历过任何的国际赛事。

这几天,媒体上、网络上,关于“全红婵”三个字铺天盖地。

我们也从媒体中得知了这位小冠军背后的一些家庭故事:

父母均为广东粤西农民,家境清贫,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哥哥不喜欢读书去了上海打工,姐姐喜欢读书目前就读高中算是家里兄妹们的“学霸”,弟弟妹妹则和全红婵一样是体校里的游泳运动员,而母亲因为遭遇过车祸留有后遗症。

学体育很苦很累,拼搏出来天下知,拼搏不出来的绝大部分不上不下地陷进生活的泥沼里,所以,一般经济好的人家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里学体育。

但是,全家五个孩子,有三个孩子被送进免学杂费的体校,全红婵直到14岁也没有去过动物园和游乐园,最爱吃的零食是五毛一包的辣条……可想而知,全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太好,也就有了全红婵在采访镜头前对着全世界说的那番话:妈妈生病了,治病要花很多的钱,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全红婵的这番朴实、接地气的夺冠表白,顿时让全世界无数吃瓜观众们唏嘘和点赞。

接下来,随着媒体对全家更深入的报道,我们能看到全红婵之所以成为世界冠军,除了性格好、天赋高、特别懂事和努力之外,也以家人在背后的支持和理解分不开:哥哥时常关于她的生活和跳水,为了观看她的比赛给她打气,不惧被炒鱿鱼也要观看;爸妈观念朴实低调,除了支持她放开跳,并没有告诉她要为家里挣钱而跳这类的话,没有给她很大的压力;在全红婵夺冠之后,在商人自发奖励的巨额奖金面前,父亲以“不能消费女儿的荣誉”为由坚决拒绝……

朴实不强势的父母,家风好,兄弟姐妹既感情好又团结。——于是,在没有伪娘和顶流资本的'包装生产下,在父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在教练们慧眼识英才的层层选拔和培养中,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拼搏的加持下,一个出身贫穷家境、没有权贵背景的农村小姑娘,以淡定的心理、扎实的技术能力一跳成名。

因为努力,因为懂事,因为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孝道,更因为成功,从此,媒体和赞助商纷至沓来,生病住院的爷爷也被妥善关照,全村以她为自豪,历届“跳水女皇”被她圈粉,被媒体称为“天才少女”……世界的温暖为她而绽放,世界对她温柔以待。

但是,正如全红婵的教练所说,希望媒体们不要把全红婵塑造成“天才少女”,全红婵能够成功,与她的努力和自觉的刻苦训练分不开。

年仅14岁的全红婵,通过朴实的、不懈的努力和拼搏,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领域的顶峰,实现了自我人生社会价值,这才是我们对孩子们所要宣扬和学习的偶像。

2008年奥运会上夺得举重冠军的外籍中国女性

赵常玲(祖尔菲亚),1993年7月出生于湖南永州道县。9岁入选永州体校,开始练举重;14岁远赴哈萨克斯坦,易名祖尔菲亚。2012年代表哈萨克斯坦获得奥运举重金牌。出生于永州道县的她,本名赵常玲,近日回到了老家,虽然拿着哈萨克斯坦的护照,但她已经在长沙市雨花公安分局办理了二代身份证,也已经在省举重队报到完毕。这位代表哈萨克斯坦出战奥运的19岁姑娘,已经回国了。她想做个完整的中国人,为祖国争金夺银。

个人荣誉:伦敦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冠军

哈萨克斯坦的举重奥运冠军祖尔菲娅有一个中国名字:赵常玲。或者可以说,出生于湖南永州的赵常玲,2008年后有了一个哈萨克斯坦名字:祖尔菲娅。这个美丽的外国名字,陪伴她登上了伦敦奥运会领奖台的最高处。

19岁的祖尔菲娅29日在伦敦奥运会上为哈萨克斯坦代表团赢得了伦敦奥运会的第二块金牌,她在53公斤级比赛中以226公斤的总成绩夺冠,并且以131公斤打破挺举世界纪录。这是伦敦奥运会举重开赛以来的第一个新世界纪录。而来自女举“霸主”中国的周俊三次试举失败,没有成绩。

站在领奖台上,祖尔菲娅手抚胸口高唱国歌,并且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走下领奖台,她激动地用中文说:“我想到了过去训练中遇到的挫折和艰辛,所以哭了。”

虽然操一口流利的中文,但是祖尔菲娅不愿意提起与中国有关的话题。什么时候离开中国的?不知道。家人在哪里?家人在家。不过说起想不想念中国的美食,她干脆地回答说:“我好想念糍粑。”

身世

在场的哈萨克斯坦记者告诉新华社记者这样一个故事:祖尔菲娅不是中国人,而是东干人。东干人早在清代辗转北迁至哈萨克斯坦,但仍然保留了很多传统,中文就是其中一项,所以祖尔菲娅会说中文。但很显然,长着中国胃的祖尔菲娅的经历远非这样简单。

湖南省体育局官员周均甫曾在中国队出发伦敦前告诉新华社记者,祖尔菲娅,也就是赵常玲,是湖南省体育局在2008年向哈萨克斯坦输出的运动员。

周均甫回忆说,2007年3月,哈萨克斯坦举重队来长沙转训,他们提出希望赵常玲和邓建英两位运动员到哈萨克斯坦生活,代表哈队比赛。湖南省体育局按照要求向中国举重协会报告,但是得到批复是不同意当时已经小有成绩的邓建英出国。最终在2008年初,赵常玲和另一位女子举重运动员姚美丽被交流到哈萨克斯坦。周均甫说:“中国举重协会把此事也上报给国家体育总局了,赵常玲可以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所有国际比赛。”

国际举联竞赛主任、伦敦奥运会技术代表阿提拉对新华社记者说,国际奥委会规定运动员入籍三年以上才可以代表这个国家参加奥运会,这是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和国际举联没有关系。但是所有参加举重比赛的运动员必须获得他所代表国家的国籍。

周均甫也向新华社记者确认,祖尔菲娅的确拥有哈萨克斯坦国籍。

在奥运会举重的历史上,转换国籍的选手也有先例。土耳其举重“神童”穆特鲁原名胡本诺夫,出生在保加利亚,后来获得土耳其国籍,并夺得亚特兰大和雅典两届奥运会金牌,开创了举坛的“穆特鲁时代”。在他之前,同样出生在保加利亚的苏莱曼诺尔古也获得了土耳其国籍,并创造了奥运三连冠的伟业。

据说赵常玲离开中国后,湖南省队教练感到遗憾地说:“赵常玲是个好苗子。”

这棵好苗子在哈萨克斯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新华社记者在赛后问起祖尔菲娅是否回中国,她想了很久说:“我不知道。”

交流协议

2012年10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开会研讨赵常玲一事,随着外界对赵常玲归国事件的关注,当年湖南省体育局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与哈萨克斯坦举重协会签订的那份交流协议也被曝光。

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这两天连续开会,研讨赵常玲(哈萨克斯坦名字祖尔菲亚)一事。2012年10月25日上午的会议结束后,该中心举重部副部长李浩以发言人的身份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正如2012年10月24日晚对成都商报记者说的那样,李浩表示他们还在对赵常玲的国籍问题进行调查。同时他还代表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明确表态,赵常玲要参加中国国内比赛的前提是必须恢复中国国籍,而据李浩称,目前湖南方面还没有给举摔柔中心答复。

成都商报记者2012年10月25日拨通了曾执教过赵常玲的湖南举重队教练周继红的 *** ,想了解一下事情的进展,但她不愿意多谈此事。令人意外的是,周继红表示现在她也联系不上赵常玲了。

交流协议内容曝光

随着外界对赵常玲归国事件的关注,当年湖南省体育局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与哈萨克斯坦举重协会签订的那份交流协议也被曝光。这份合同的起止时间为2007年9月20日至2012年9月15日。合同中明确规定了运动员“转会费”:“25000美元每人,两人(赵常玲和姚美丽)共5万美元。如果运动员在2012年奥运会获取金牌,增加50000美元每人,银牌则40000美元每人;铜牌则30000美元每人,在奥运会结束后一个月内付清。”此外,合同中还规定了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代表哈萨克斯坦夺得奖牌的奖励数额。转会的目的就是之前人尽皆知的“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国际赛事。”此外,合同中还规定了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代表哈萨克斯坦夺得奖牌的奖励数额,例如金牌运动员将得到25万美元、一套房子以及一辆车的奖励。

此外,***体育频道还公开了湖南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向体育总局递交的《关于我省姚美丽等三名运动员拟定与哈萨克斯坦进行交流的申请》,和哈萨克斯坦举重协会发来的一封邀请函。

李浩2012年10月2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运动员转会到国外要由她所属的运动协会或者地方体育局与相关外国运动协会签约,然后由地方体育局将情况上报给单项运动协会。赵常玲出国前,湖南省体育局曾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中国举协,我们也曾仔细研究过。她代表哈萨克斯坦队参赛以及如今回国都是完全符合规定的。”

湖南方面暂无回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交流完全符合正规程序。现在的关键是,赵常玲的中国国籍现在是否能被确认。李浩在2012年10月24日晚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时就表示,“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要代表一个国家参加奥运会等比赛,首先要获得该国国籍,这就说明赵常玲是获得了哈萨克斯坦的国籍的。按照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你在其他国家获得国籍,那么就自动取消了你的中国国籍。”虽然赵常玲已回到中国,但能否继续参赛?对此,李浩表示,赵常玲取得参赛资格的前提是能否恢复中国国籍,否则讨论一切都没有意义。“有关赵常玲的合同是由湖南省体育局和哈萨克斯坦举重协会双方签订的,放弃哈萨克斯坦国籍和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等事宜,也将由湖南方面进行办理,”他说。

2012年10月24日,成都商报记者再次拨通湖南举重队总教练周均甫的 *** ,可 *** 那头十分嘈杂,周均甫以“在外办事”为由婉拒了采访。紧接着,记者又拨通了湖南举重队教练周继红的 *** ,在赵常玲出国之前周继红正是她的教练,而22日也是周继红带着赵常玲去办理的二代身份证。可对于赵常玲一事,周继红不愿意再多说,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现在不能接受采访。”当记者问到赵常玲的近期安排时,周继红甚至表示她也不知道,“今天上午,我就和她(赵常玲)联系不上了。”不过据此前的消息,赵常玲今天从老家永州到长沙,2012年10月26日到北京,然后飞回阿拉木图,11月她将随哈萨克斯坦举协到***参加一个活动,之后回北京到哈萨克斯坦驻中国大使馆办理手续退出哈萨克斯坦国籍。

专家点评

赵常玲回国无可厚非 人才交流程序需规范

近日,在伦敦奥运会上代表哈萨克斯坦夺得女子53公斤级金牌的举重运动员“祖尔菲娅”回到故乡湖南,恢复了自己的中国名字“赵常玲”,并申请办理二代身份证。湖南省体育局希望赵常玲能如期归队。

赵常玲的出国和回国是否符合规定?她的国籍能否一变再变?她是否有资格参加明年全运会甚至将来代表中国队参赛?随着赵常玲回国消息的传开,在网络世界引发一连串的质疑。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进行了采访。

(核心网事)“祖尔菲娅”变回“赵常玲”引发网民热议

回到湖南的赵常玲,目前仍持有哈萨克斯坦护照,但她于10月22日在长沙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二代身份证,并到湖南省举重队看望了过去的教练和队友。

赵常玲的回国在受到部分网民欢迎的同时,也引发热议。一部分网民对赵常玲的国籍提出了质疑。如果赵常玲仍持哈萨克斯坦护照却申请办理中国的二代身份证,这是否意味着她将拥有双重国籍?有网民也提出,一些国际体育组织规定,运动员只有一次更换国籍的机会,且前提是未代表一国参加过国际A级比赛。举重项目的运动员是否可以随意改变国籍?就算赵常玲恢复中国国籍,她曾代表哈萨克斯坦获得过奥运会冠军,还有资格参加全运会或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大赛吗?

也有网民提出,当初为了实施“养狼计划”把赵常玲等人送出去,现在人家舀了奥运冠军,又欢迎他们回来,是不是太功利了,是不是有违体育道德和奥林匹克精神?

(记者调查)举协:赵常玲出国回国均符合规定 恢复国籍尚未确认

10月25日,中国举重协会副秘书长李浩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赵常玲被交流到国外,依据的是她所属的湖南省体育局和哈萨克斯坦举重协会所签订的合同。赵常玲是因为合同到期按时回国,因此她代表哈萨克斯坦队参赛以及如今回国是完全符合规定的。

针对网民对中国举重“养狼计划”的质疑,李浩说,从未听说举重项目有“养狼计划”。但2007年湖南省体育局准备向哈萨克斯坦输送举重运动员,曾经过中国举重协会同意,是按照当初双方签订的转会合同来办的。

据湖南体育局有关人士透露,赵常玲的户口一直都在省举重队里,人事关系也一直在这里。对此,一些网民质疑,赵常玲一方面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奥运会,另一方面她的名字依然在集体户口中,她究竟是哈萨克斯坦公民还是中国公民?

“奥运会必须是具有本国国籍的运动员才能代表那个国家参赛,赵常玲既然已代表哈萨克斯坦参加奥运会,她肯定是具有哈萨克斯坦国籍,”李浩说,“按照中国法律,不允许双重国籍,我们将对此进行调查。”

如今虽然赵常玲已回到中国,但能否继续参赛?对此,李浩表示,赵常玲取得参赛资格的前提是能否恢复中国国籍,否则讨论一切都没有意义。“有关赵常玲的合同是由湖南省体育局和哈萨克斯坦举重协会双方签订的,放弃哈萨克斯坦国籍和申请恢复中国国籍等事宜,也将由湖南方面进行办理,”他说。

(延伸阅读)专家:赵常玲如期回国无可厚非 人才交流程序需规范

对于赵常玲的回归所引发的舆论质疑,有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赵常玲如期回国无可厚非,但通过这一事件,暴露出有关运动员交流程序、政策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上海体育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肖焕禹教授认为,举重本身属于“小众项目”,而且由于中国女子举重长期在世界上占据优势地位,一些国家甚至准备放弃该项目。中国将优秀选手或是有潜力的选手交流出国,代表他国参赛,从长远看,对推广这项在世界体坛上相对冷门的体育项目是有益的。

但肖焕禹表示,赵常玲回归引发如此多的质疑,表明我国举重项目运动员交流的程序还有待规范。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一负责人说,运动员交流在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中十分常见,他们的相关政策、转会费等规定也很完善,举重是冷门项目,运动员交流比较少,所以中国举协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经验,将来应不断提高运动员交流的程序、政策等环节的规范化程度。

肖焕禹还表示,自从19岁的赵常玲夺得伦敦奥运会金牌以来,已经承受了很多的舆论压力与公众质疑。实际上,无论是“交流出去”还是“回归祖国”,都远非是赵常玲个人能够决定的事情,因此社会应当给予她更多的尊重与理解。

详细介绍

祖尔菲亚,全名祖尔菲亚-钦尚洛(哈萨克语:Злфия Салахарызы Чиншанло),又译祖利菲娅-钦尚洛,中文名赵常玲。

生于1993年7月25日,身高1.55米。9岁入选永州体校,开始练举重;14岁被交流至哈萨克斯坦加入哈萨克斯坦女子举重队运动员,易名祖尔菲亚;17岁在广州亚运会上获银牌。

2009年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2011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

2012年7月29日伦敦奥运会上以抓举95公斤、挺举131公斤、总成绩226公斤,挺举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得金牌。

2012年10月,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女子53公斤级的哈萨克斯坦选手祖尔菲亚近期回到中国,实际上她是一名地道的湖南妹子,她表示正在办理中国身份证,未来想代表祖国再次争取奥运金牌,还想参加2013年的全运会,她的国籍为何会在短时间内频繁转换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2009年世锦赛53公斤级挺举、总成绩冠军,抓举季军;

2011年世锦赛53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冠王。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53公斤级冠军。

重回中国

还记得今年夏天在伦敦奥运会上夺金的“祖尔菲亚”吗?出生于永州道县的她,本名赵常玲,近日回到了老家,虽然拿着哈萨克斯坦的护照,但她已经于22日在长沙市雨花公安分局办理了二代身份证,也已经在省举重队报到完毕。这位代表哈萨克斯坦出战奥运的19岁姑娘,已经回国了。

“回家的感觉真好,因为我又能跟贺(益成)老师和周(继红)教练在一起了,更重要的是,我终于可以随便吃湘菜了……”22日上午10点,赵常玲在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均甫的办公室,兴奋地表达自己回乡后的心情。

完整的中国人

5年哈萨克斯坦的生活,让“祖尔菲亚”成为了既成事实,要正式转变成“赵常玲”,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重新取得中国公民的身份。

2012年10月21日,已经回道县老家跟父母住了十来天的赵常玲,悄然来到长沙,次日上午前往省举重中心报到。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长沙市雨花公安分局办理二代身份证。“她目前持的是哈萨克斯坦护照,回国后必须要办理二代身份证。”省举重队教练周继红介绍道。

常玲的温暖

“我这个样子照的相,会好看不?”在办证拍照前,小姑娘对着镜子摆弄了好长一阵子,然后扭头问教练。“蛮好看的呀!”周继红笑着说。

拍完照片,在窗口填写办证资料时,看到周继红掏口袋交钱,赵常玲马上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百元。“这是给我办事,可不能让周老师出钱。”几经推辞,周继红终究没拗过弟子。“我这次回国还只能待一个月,然后就又要赶回阿拉木图。等办好二代身份证,下次去北京再到(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办好手续,我就能成为完整的中国人了。”花了不到20分钟办好手续,赵常玲有点憧憬早日变成“完整的中国人”。

国庆节后,赵常玲悄然从阿拉木图回到北京。“我在北京待了几天,并办了一个国内的号码。”10月11日,赵常玲坐火车从北京回到永州。“真是没想到,永州市罗(双全)副市长和体育局周(平平)局长也来看望我,让我一回家,就感觉特别亲切和温暖。”

回到家乡,赵常玲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母校——永州市体校,看望启蒙教练莫老师。“永州的训练馆比我在的时候大了一些,参加训练的人也多了,而且在体育馆的外面,我还看到了我跟明娟姐的照片。”在永州体校举重房,赵常玲还帮助教练指导师弟师妹们的训练。

从永州回到父母居住的道县,赵常玲终于吃上了让她期待已久的自家菜。“我们在阿拉木图成天就是吃牛肉,早上清汤牛肉,中午晚上还是牛肉,偶尔会有羊肉和马肉。这次回到家后,我就让爸爸妈妈给我做青菜。”

在省举重中心报到后,赵常玲迫不及待地来到训练房。记者提出给她拍张照片,赵常玲先是举了一下杠铃,但马上改变主意,来到挂有国旗的墙前,“我回来了,就要去争取穿上中国队的比赛服,能够有机会为中国赢得冠军。”面对本报的镜头,她的口气很坚决。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20 bytes) in /www/wwwroot/qqzjj.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