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戈是男是女(穆是男的还是女的)

2023-01-27 10:19:36 体育 qqzjj

人性•兽性•神性||《疯人说》穆戈

①兽性•人性•神性

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大提琴家,拥有极高的艺术能力但苛求完美,想要自杀但又怕自杀时的丑陋破坏自己的完美。

被名声不好脾气古怪的外婆抚养长大的孩子,自责自己间接害死了外婆,产生了精神分裂症,不停的幻视;那是唯一爱他但又嫌弃着他的外婆,是他又爱又惧还很愧疚的外婆。

被冷漠、自私的父亲和对孩子投射了一切希望的母亲压迫催生出了第二人格的双重人格少年,主人格自我放弃,成全母亲想要一个聪明、成绩好的儿子的奢望。

一个精神康复科医生,没能治好自己的母亲,她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因为自己的异常精神行为(随地大小便并且会往嘴里塞)导致儿子离异,被自己的精神科医生的儿子丢弃,又被警察送往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但作为一个母亲,忘记了自己的儿子是谁,但还是在下意识的弥补他——给他张罗着婚姻。

还有追求自由和爱,借以木偶摆脱父母(他人)感情控制,以自身为遗书希望拯救同样被感情控制最后被父亲杀死的女友的木偶师。

……

14个案例,病例症状不尽相同:狂躁、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但其中一半以上与爱有关,尤其是家人之爱,另外的一小半则与社会规则有关。

每个人的心理强度不同,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人们在经受了超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之后,必然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加以应对,调整后的行为必然会冒犯、伤害到他人,首先是伤害到他们自己。

因此,有不少的精神病患者是被警察送往医院的,比如说:犯罪妄想、钟情妄想、纵火症患者、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强迫症的女生。

还有的是被家人送到精神病院的,比方说自责于外婆之死的少年、把女儿当猫养自己但实际是自己对死亡未脱敏的母亲(先把女儿送进医院,医生发现症结所在后母女一起入院)、双重人格的少年。

作者一层一层的将各个患者的症状进行剖析,发现他们症结所在,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关键词:关系;也因着这个东西,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精神病。

“人的心理是个复杂而易碎的小黑洞,它不分好坏地吸纳环境经验,再产生防御,于是什么原因都是可能产生精神疾病的。” ——《疯人说》

在作者阐述的14个案例中,只有少数的案例才会涉及人本身的善恶抉择问题,更多的是关于我们在于他人的亲密关系、社会关系中如何化解来自他者的恶意和进行自我保护——攻击和防御同样都是生存的本能,这是我们的动物性;但怎么样去防御、攻击,以及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是我们的人性。

一如案例“木偶师”中,父母通过情感控制塑造了两个孩子:看似成功、事业有成、听话乖巧的哥哥,离经叛道的弟弟,一个通过顺从获得父母更多的爱和关注,一个通过反抗来捍卫自己的本性。

哥哥和弟弟之间,哥哥其实也是另类的“精神病”,他嗤笑弟弟的反抗:不受父母掌控,自主的决定自己的人生;区别只在于,弟弟不是父母期待的样子、爱好不符合主流文化,所以父母把弟弟关进了精神病院。

也许他们永远不会知道,也永远不会在乎他们的大儿子其实是羡慕又嫉妒这样的弟弟,羡慕他的自由,嫉妒他的反抗,又冷眼旁观着他的毁灭。

父母掌控兄弟二人是人性,哥哥顺从、弟弟反抗也都是人性,并无高下之分,在这三方角逐的战场中,他们都是输家。但是弟弟为了拯救同样被自己的“精神病”父亲控制起来的女友,设计了自己的死亡,让穆戈充当了自己的遗书,这是他的神性。

②他们作恶,他们忘却

“ 它的结束就和它的兴起一样快而荒诞,人们舒坦了,他们达成了内心的正义和平衡 。”

这是穆戈对她的督导——精神病住院患者齐素(原知名精神病院院长齐志国)案件中,对那个纵身从高中宿舍楼一跃而下的男孩的悲悯。

在那个案例中, 看客们用只言片语便杀死了一个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能抑郁的人,用只言片语来彰显自己的伟大和正义,而真正的正义则被淹没在网络胜利的狂欢里。

一个高中生男孩周茂跳楼了,目击者是两个同班同学。周茂死后第二天,一场针对两个同学的有预谋的网络暴力盛势铺开——周茂的妈妈坚持认为周茂是他杀,在网络上做足了一副痛失爱子的母亲的样子,并坚定指认凶手就是两个目击者中一人。

由于证据不足而舆情汹涌,又涉及学校的升学名额,警方不得已向精神病院求助为其中一个目击证人进行鉴定——他在周茂死后第二天完全没有任何哀伤痛苦的表现,他一如既往的快乐,最重要的是,他的父亲是连环杀人犯。

而对他的鉴定结果显示,他的快乐仅仅是来源于他的脑结构与常人不一样——他没有精神病,但他的大脑中负责快乐的区域比普通人要大一点,因此普通人需要谈恋爱、获得胜利、抽烟、甚至是犯罪才能得到的刺激和快乐他轻而易举就能达到,他是名副其实的快乐王子。

但这并不是网友预想的答案——凭什么他作为一个连环杀人犯的儿子能那么轻易的获得快乐?甚至不会感到任何的惭愧羞愤和低人一等?于是网友愤怒了,他们的愤怒在周茂跳楼六年后将快乐王子逼迫致死。

在这个案例中,穆戈和她的师傅齐素的立场几乎一致,她能极致共情到齐素的考量,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不愿意妥协直接出一个各方心照不宣想要的结果,宣判快乐王子——那个连环杀人犯的儿子,实际上正常的再正常不过的人,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证明他杀了同学的人——宣判他是个精神病。

在这场乌合之众的胜利中,我想到了 沼泽——干不了,湿不了,一片混沌,永远的粘腻,把你拉进来,把你同化,我们再也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它不会一下杀死你,但不上不下足够恶心你,消磨掉你的精气神和生命力。 (在任何的消耗性的关系中都是这样。)

我们中的许多人 坏又坏的不够透彻,好又好得又不够纯粹。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无法就事论事,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迁怒连坐:将自己的懦弱、愤恨、不甘、无能以及绝望迁怒到另外的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的身上,宣泄我们伸张正义、主持公道、独断专权的裁判欲。

因此而死的人已经不少了。

但施暴者像是永远看不见受害者一样,每当下一场“盛事”来临,又重复上一次的狂欢,直到那些反对的、异己的、看不顺眼的人消失在狂风暴雨的浪花里。以至于主流媒体不断的呼吁:让子弹飞一会儿。

③生而有用,生儿有用,老而有用,杀人不见血的有用论和价值论

《疯人说》的14个案例,每一个都让人难以释怀,但作者用词非常温柔,每一句话断句都很简短,情绪、逻辑层层递进的同时又能很快的梳理和转化,因此再丰富的情绪都不会哽咽住,都消化得了,而又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其中一个关于老年人的精神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的案例也很曲折,反转也有很多。

“老年人的精神疾病是个大问题,中国的老年精神科正在消亡,老年人的精神疾病太多太普遍,又多跟生理病症挂钩,所以都不进行细分了,笼统地归为一类,年轻人我们会分精神分裂,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老年人有同样的症状却不会归在特定病种里,他们的精神疾病始终不受重视,但我们能做的很有限,毕竟,就算你们想往认知恢复的治,患者的家属也不一定会同意,谁家希望多个鸡飞狗跳的老人呢。”—— 《疯人说》

“谁家希望多个鸡飞狗跳的老人呢”,也不仅仅是鸡飞狗跳的,谁家希望多个罹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呢,尤其是家资不丰的情况下,谁家希望多个和自己意见相左,又帮不上什么忙,只会给自己的生活增加累赘的人呢?

作为疾病的一种,《疯人说》讲的是老年精神疾病的现实问题;而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出版的《死亡如此多情》中介绍了81个临终案例,急病、慢病、老病…各种各样的病症都有,患者有安然离开的,有郁郁而终的,有抱憾长逝难以瞑目的,其中有不少是老年人患者。

两本书中的案例以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带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年人没用、累赘、不能产生价值,是年轻人的拖累,并且有无数的社会新闻可加以证实;但这其实是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一种悲哀,人们高度重视生、高度重视死、高度重视年轻人、孩子、高度重视男人的帅女人的美,但似乎默认了忽视、轻视、漠视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和实际上具备的巨大社会支持力。

这其实很不应该,但早有迹象。

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的技术哲学书《什么是技术》中很好的揭示了老年群体“没落”的原因:

技术没有那么先进之前老年群体,尤其是老祖母承担的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功能除了抚养幼童外,还承担传承技术与知识的重责,但技术井喷之后,需要学习的新东西太多了,而老年人知识更新的能力和速度远远赶不上年轻人,知识可以传承的途径也不再主要是老年人, 老年人群体的没落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其中也说到,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老年人仍然具有经验老道的优势,因为经验需要时间积累,无法短期学习获得。而且老年人所具备的平静和安逸正是年轻人努力想(到老年时)得到的,因此老年人仍然具有不可以替代的榜样作用。

其实说到这里,就可以开展一份关于养老、老年经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的相关内容了,但我并不就此展开讨论。

我要驳斥的是一种不仅限限于在老年群体中才出现的情况——有用论/价值论,你可以将其称之为“ 生而有用论 ”,这是整个经济社会中无法避免的关于人性、人权、商业一系列领域的问题。

有人很直白的就把生育和养育看成一场交易——养儿防老,但这本来就是一场不平等的、风险极大的交易;

有人交朋友很势利眼——在娱乐圈和权利场体现的尤其淋漓尽致,许多的明星谁红跟谁玩,这名利场中你来我往永远没有尽头,也永远没啥新故事;

“生而有用”这其实就像是一场诡辩,要是生而没用你干嘛还要生?毕竟人 不是忙着死就是忙着活 !

但它 只是本能的一种 ,一如人的动物性、人性、神性都是依托人群显现出来的,动物性需要克制、人性维持稳定、神性稀少难以培养。这世上,功勋可以,功利不必;希望少一点对功利性和有用性的追逐,届时,精神病、疯子必定会少很多。

最后,再分享一下《疯人说》中我80%认同的一个观点:

“ 关键不是个体疾病的治愈,精神癌症的关键,不在脑子里,而在于关系,你今天治好了他的脑子,你一把他放回社会里,关系的癌症,就会再将他破碎掉,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关系的干细胞 。”

###

穆戈是男是女(穆是男的还是女的) 第1张

极致共情恶的人,会失去善的立场。——《疯人说》

穆戈是一名心理学硕士,也曾是精神卫生中心的从业者。《疯人说》这本书以现实案例为基础,辅以心理学知识和艺术加工的写作手法,大胆触摸原生家庭、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让读者重新审视精神疾病和社会的联系,适合对于心理学感兴趣但又不愿太学术的读者。

作品写了17个故事。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大提琴家因为怕自己的遗体不美所以徘徊在死亡的边缘;施暴的人做了一个快乐又愚蠢的商人,被施暴者却在精神卫生所做着康复治疗,难愈伤痛;一群人用所谓的“正义”把一个快乐的灵魂生生抹杀掉;用自己的期望抹杀掉儿子的原本主人格;因为害怕失败逃避现实的女“战士”;被童年噩梦缠身的梦中人;初中生被迫分享自己的烦恼,毫无隐私权,强制微笑……虽然日常生活中到达极端情况的人占少数,但在书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或身边人的身影,他们是一群不愿承认世界黑暗的“疯子”,也是一群反抗黑暗的“勇士”。被触动多次,为书中人流泪,也期望和他们身上的那个曾经和解。

让我感触深的是叙述微笑抑郁症的那一篇,王医生为微笑抑郁症患者开设了“微笑之家”的项目,在活动中接触到一些学生,发现学校为了教育局在检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时候交出满意的答卷,默许学校心理老师吴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强迫尚未成年的孩子学会隐藏自己的难过,让他们练习微笑,从而加重了学生的症状。令我动容的是项目被暂停前的最后一次活动中,学生将王医生的名字,这个并未出现的词汇当做正性词汇写在了词卡上,也正是这点微光支撑着王医生继续下去,从而向学校申诉成功,换掉了死不悔改的吴老师——只因他曾经的辅导员带给过他同样的痛苦,可恨又可怜。

文章的最后齐素的生命在穆戈眼前消逝,穆戈又一次成为了遗书。她坚定地说,自己最大的优点不是最像齐素的敏感和极致共情,而是耐受性,谁都别想把她拖进深渊,自己也永远不会成为齐素。在看到齐素留给她的信时,穆戈坚持的自私设定崩塌的一无所有。

其实在我眼里穆戈从不自私,她用自己的方式在诠释着对于心理系的热爱,她的善良不再是毫无底线,我不愿承认痛苦论——因为经历了痛苦所以强大,所以要感谢痛苦。如果可以,我和裘非一样宁愿不经历那些痛苦。极致的痛苦是会开出生命的花,但请不要关心从痛苦里开出的花,只是关心花,尽力忘记在泥里的时刻,而仅作为一枝花活着。

作为心理系学生,我也总是过高估计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一直努力吞咽着其他人抛来的令人痛苦的东西。我期望可以见到我从业路上的“齐素”,但我又怕不能很好的接受他给我的冲击。其实《疯人说》是比较冷门的书,推荐它是因为作为心理系学生它曾给过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现在做的事有很大意义,期望穆戈的文笔可以影响更多的人,祝愿你收获阅读的快乐,因为故事本身很精彩。

你也要向着光,冲!

疯人说序言是谁写的

疯人说序言是穆戈写的。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是穆戈创作的长篇小说,首版时间为2021年6月。讲述了17个精神病人的故事,这17个故事,每一个都可以独立成篇,作者又在其中草蛇灰线埋下伏笔。

等到全书结束神秘的大咖齐素自杀,留下遗书整本书的另外一条脉络才算水落石出。根据精神病院医生穆戈亲身经历改编,以医者视角呈现普通人真实的心理困境,再现他们心理修复的过程。

艺术特色

穆戈在《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中运用悬疑、推理、反转等手法,俨然是浓墨重彩的纸上电影,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又如痴如醉。穆戈擅长描绘这样的讨好型人格。他们在积累了许多委屈后偶尔爆发,才被人们注意到。

可是更多的时候,他们过分懂事地维持着这一切,纵容着父母的扭曲心态,大概因为怕被抛弃,而选择了博父母一笑。这也是一种训练与驯化,只是结局往往并不美好。

疯人说作者穆戈还写过哪些文章

《微笑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及番外《年轻时的齐志国》等故事。

《疯人说:精神病院医生手记》是穆戈创作的长篇小说,首版时间为2021年6月。

作者简介:

穆戈,毕业于国内某著名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曾在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性格敏感,常自嘲不够专业。

身材娇小,肥宅少女,标准的饭圈社畜,没事喜欢窝在家追热血动漫,最大的业余爱好是追星和写剧本,没用的乌托邦主义者。

开有(疯人说)专栏,记录她在一家精神病院工作时遭遇的人和事。旨在将被大众所忽视、实际上很普遍的精神病症带入到大家的视线;希望能打破患者被妖魔化的固有印象,让大众了解、正视精神疾病。

张兰河莫北原型

张兰河莫北原型可以说是黄晓明和秦岚了。

因为黄晓明想要的是一个听他的话的女朋友,他的控制欲很强,又是一个大男子主义。

偏偏秦岚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人,都说谈恋爱当中的女人智商为负,到了秦岚这一边,反而智商上升,她是一个很有事业心有野心的女人这时候她不想被黄晓明圈养,觉得是事业的上升期,想要继续奋斗。

最后两个人分手。就好像莫北大男子主义,莫向晚受不了,关于工作上的事,基本上都是发生利益冲突,双方不讨好。

精神病院的女病房有位温柔的病人》是一部正在连载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穆戈,主要人物是张兰河、莫北,小说精彩段落试读:其他病人却很讨厌她,我与她亲近时,患者们似乎把我这个刚入院的新医生也一并划成了敌人。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12 bytes) in /www/wwwroot/qqzjj.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