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德迪勒斯(斯蒂芬尼德斯)

2023-01-20 13:23:41 体育 qqzjj

尤利西斯的内容简介

该小说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斯蒂芬已经有了一个生理上的父亲西蒙·迪达勒斯,但是斯蒂芬只把他当成肉体上的父亲,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变得成熟,也可以成为一名父亲,然而,由于父亲西蒙·迪达勒斯的批评和缺乏理解并没有成功。

因此斯蒂芬所寻找的父亲只能是一个象征性的父亲,这个父亲可以允许斯蒂芬自己也成为一名父亲。布卢姆寻找儿子从很大程度上讲则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后代来巩固自己的身份和延续香火。由此可见,斯蒂芬和布卢姆两人都希望通过寻求为父之道来巩固他们各自的身份。

乔伊斯通过描述一天内发生的单一事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人类社会的缩影,通过对一个人一天日常生活和精神变化的细致刻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悲与喜,英雄与懦夫的共存以及宏伟与沉闷的同现。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22年。《尤利西斯》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并被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扩展资料

作品里没有正面描写受命于祖国危难之际驰骋疆场、杀敌御侮的英雄业绩,也没有抒写金戈铁马的壮志豪情。但是,作者以他自己独特的经历与体验为基础,以超越本民族局限的客观视角,站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小民族一边,用独出心裁的艺术形式,尤其是通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意识的自然流动,描写了爱尔兰的历史与现状,揭露了殖民统治的罪恶,弘扬了民族解放精神。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的人物描写艺术充分体现了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巧妙结合和有机统一。他不仅以荷马长篇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尤利西斯的名字作为小说的书名,而且还使其笔下的主要人物在都柏林一天的活动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某些人物传奇般的经历相互对应。

乔伊斯还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现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在他看来,既然人物的性格、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尽相同,那么,他们的内心独白形式也必然千差万别。他十分强调内心独白的表意功能,往往将其所表现的“自我”作为对人物性格的一种曝光。因此,在《尤利西斯》中,每个人物的内心独白都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对渲染人物的形象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尤利西斯

有谁读懂了《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1904年6月16日在都柏林的经历。乔伊斯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他的妻子*约会的日子。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的拉丁文译名。

布卢姆整天为他妻子莫莉的不检点行为而烦恼,博依兰是莫莉的情人。上午10点,布卢姆收到一个女打字员给他的情书,他看过后把信撕成碎片,然后到教堂去做弥撒。11点,布卢姆乘马车到墓地参加迪格纳穆的葬礼。他回想起自己夭折的儿子和自杀的父亲,他对死亡进行反思,认为人死后*火葬或海葬。他又想到自己不过是一个广告经纪人,一个漂泊流浪的犹太人。他心中不免一阵凄凉,甚至想到死亡,但马上又回到现实中。

中午,布卢姆到《自由报》去向主编说明自己揽来的广告方案,随后又赶到《电讯晚报》报社,遇到了青年诗人斯蒂芬。回家的路上布卢姆在一座纪念碑旁看见斯蒂芬的妹妹在拍卖行准备卖旧家具,顿时一片感慨。下午1点,布卢姆去了一家廉价的小饭馆,这里的人狼吞虎咽,丑态百出。于是他又去了一家‘*一点的餐厅,在那里遇到熟人弗林,谈话间弗林问起他的妻子,这使他想起下午4点妻子要与博依兰约会,心里顿感不快。

下午2点,斯蒂芬在图书馆里发表关于莎士比亚的议论。下午5点,布卢姆和一个朋友约好在酒吧见面。布卢姆实在无法忍受一个大肆攻击犹太人的无赖。晚上8点,布卢姆被少女格蒂所吸引,但后来发现她竟然是个瘸子。晚上10点,布卢姆到妇产医院去探望难产的麦娜夫人。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传统观念沦丧的社会里,布卢姆产生幻觉把斯蒂芬当成自己可怜的儿子。

天蒙蒙亮时,布卢姆回到家中发现室内的摆设有所变动,他幻想着莫莉与博依兰幽会的情景,但又觉得这也不能全怪莫莉,自己也没有满足她的要求,他愿意再做一次努力。莫莉处于半睡半醒之中,梦中出现了丈夫布卢姆、博依兰、初恋情人和斯蒂芬。她朦胧地感到一种母性的满足和对年轻男子的冲动。不过,她想得最多的还是和她一起生活了10年的丈夫,她觉得他还算是个好丈夫,决心再给他一次机会。

拓展知识

《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的时空,语言风格独特。

参考资料:尤利西斯_百度百科

斯蒂芬德迪勒斯(斯蒂芬尼德斯) 第1张

《尤利西斯》是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什么故事?

《尤利西斯》由三部分十八章组成,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这本书描述的是三个普通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上午8点到下午2点在都柏林的经历,他们住在都柏林郊区的一座古老的塔楼里。其中一个是斯蒂芬·德迪勒斯,他刚从巴黎的一所大学毕业。他是一位年轻的历史教师和诗人。斯蒂芬的母亲要求他在临终前跪下祈祷,但他没有听母亲的要求,因为他不喜欢*。斯蒂芬的母亲死后,他一生都在后悔,总是沉浸在悔恨之中。后来,由于家庭的衰落,斯蒂芬几乎和他的父亲分手,他的父亲带领他的姐妹们度过了艰难的生活。他离家出走,以当老师为生。

第二位是利奥波德·布鲁姆,广告推销员,匈牙利犹太人。布卢姆经常在街上转来转去,整天都很忙,但他总是白干。布鲁姆的小儿子死了,给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精神创伤。布鲁姆妻子的不忠让他感到羞愧。

第三位是布卢姆的妻子莫莉,她不愿孤独,这一切都让布卢姆遭受了难以言说的羞辱和精神折磨。

1904年6月16日上午,斯蒂芬上完一堂历史课,校长给了他3英镑2先令的奖励。他到海边散步。面对汹涌的波涛,他思绪万千。世界的沧桑、自然的神秘、时空的永恒、艺术的魅力开始在他的意识中涌动。他为他的父亲感到难过,因为他对他的母亲有着强烈的爱。他感到内疚,在精神上渴望有个父亲。当天早上8点,在埃克德街的一所房子里,广告推销员布鲁姆正在为他自己和妻子莫莉准备早餐。这时,信使给莫利寄了一封信。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叫博伊兰的年轻人答应下午四点来看她。布卢姆找了个借口,闷闷不乐地走出了房子。

布卢姆去邮局取了一封信,并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了它。然后,布卢姆去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葬礼。在去墓地的路上,布卢姆看到妻子的情人博伊兰正朝自己家的方向走来,于是一系列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后来,布卢姆寄了一份广告设计,并去医院看望了一位因难产住院的女士。在那里,斯蒂芬喝醉了,布鲁姆把他照顾得很好。他们终于在对方身上找到了他们精神上最重要的东西。布卢姆找到了他失去的儿子,斯蒂芬找到了他的父亲。当布卢姆回到家,他告诉他的妻子斯蒂芬在未来加入他们的生活。这个背叛丈夫的女人刚刚和一个情人告别,从斯蒂芬的到来,当她快要睡着的时候,她回忆起她和布卢姆疯相爱的时光,他们的生活似乎会变得更好。

从尤利西斯看意识流小说特色

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位*的英国现代“意识流”小说大师。他于1882年2月2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市郊区的一个中级资产阶级家庭。父亲约翰·乔伊斯是个税务员,平时爱好杯中之物,且喜欢夸夸其谈,在政治上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母亲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詹姆斯·乔伊斯从小在耶稣教会学校受天主教教育,准备当神父。中学毕业前,开始同*信仰以及都柏林庸俗无聊的社会生活决裂,决心献身于文学。1898年乔伊斯进入都柏林大学专攻现代语言,1902年毕业后赴巴黎学医。1903年,由于母亲病危暂时回乡,他开始写短篇小说。1904年乔伊斯结婚后到意大利和瑞士旅行,并宣布“自愿流亡”,与天主教会统治的爱尔兰彻底决裂。詹姆斯·乔伊斯先后在罗马、的里雅斯特、苏黎世等地以教授语言和为报纸撰稿为生。他的晚年苦于眼病,又为女儿的精神失常所困扰。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后,乔伊斯迁居苏黎世,终因忧惧频袭,心力交瘁,于1941年1月去世。

1.意识流与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的概念是由*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和“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的。他还认为:人们过去的意识会不断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后来,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发展了詹姆斯所提出的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展了詹姆斯关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观点,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学说都极大地促进了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在意识流小说创作中,作者不是按照传统小说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进行创作,而是按照人的意识活动和自由联想来描述故事。意识流创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常常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交叉或重叠,其表现形式往往变幻无穷、循环往复。它打破了从理性和逻辑推理解释世界和人的传统观点,以一种恰当的文学形式展现了当代世界和现代人的复杂景象。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文坛中,意识流小说创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了一批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大师和*的意识流作品,例如: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及其代表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英国女小说家伍尔夫及其代表作品《达罗威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与《海浪》(1931),美国小说家福克纳及其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1929)与《当我弥留之际》(1930),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及其代表作品《尤利西斯》(1922)和《芬内根们的苏醒》(1939)。这些意识流小说的大师摈弃以往传统的小说结构形式,将飘忽不定和流动不已的意识流作为小说故事描写的主流,在广大读者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西方社会中人们纷乱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的画面。

1922年,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正式出版,它既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该书的问世轰动了整个西方文坛,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2.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

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的题目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小说取名《尤利西斯》,表明该书和《奥德赛》一样,同是一部史诗,一部记载现代人探索人生和命运的史诗。《尤利西斯》向广大读者展示了西方现代意识,反映了整整一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三位普通的都柏林人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上8点到晚上2点钟一天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经历。故事由居住在都柏林市郊一座古塔里三个主人公展开,一个名叫斯蒂芬·德迪勒斯,他刚刚从巴黎一所院校毕业,是位年轻的历史教师和诗人,他母亲临终时请他跪下祈祷,出于对*的反感,他没有听从母亲的要求,母亲死后,他为此事悔恨终身,始终沉浸在懊丧之中。后来,因家道中落,他几乎与领着妹妹们艰难度日的父亲断绝了关系,他离家出走,以教书为生。第二位名叫利厄波尔·布卢姆,他是一位广告推销员,匈牙利犹太人。他常常串街走巷,终日奔忙,却总是劳而无获。他幼子的夭折使他在精神上受到无法弥补的创伤。而他的妻子对他不忠使他羞愧难当。第三个就是布卢姆的妻子莫莉,她是位典型的肉欲主义代表,由于布卢姆性功能衰退,她不甘寂寞,常常招蜂引蝶,这一切均使布卢姆蒙受着难言的羞辱和精神折磨。

1904年6月16日清晨,斯蒂芬·德迪勒斯上完了一节历史课后,从校长那儿得到了三英镑二先令的报酬,来到海边漫步,面对翻滚的海浪,他思绪万千,人世的沧桑、大自然的奥妙、时空的永恒、艺术的魅力在他的意识中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涌动。他觉对母亲有过情欲的爱恋,觉得对不起父亲。他抱着负罪的感觉渴望在精神上重新得到一位父亲。

同一日的早上八点钟,在埃克尔德街某所房子里,广告推销员利厄波尔·布卢姆正在为自己和妻子莫莉准备早餐。这时,送信人给莫莉送来一封信,内容大致是一名叫波伊兰的青年约定午后四点来看她。布卢姆怀着黯然的心情借故走出了家门。他到邮局取了一封写给他的情书,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了它。而后,他参加了友人的葬礼,在他去墓地途中,他看到了妻子的情夫波伊兰正在向他家的方向走去,于是他脑海里闪现了一系列念头:死亡、埋葬、以尸体为食物的墓地老鼠……一系列荒诞的想象在他心灵深处流淌。

随后,他到《弗里曼日报》社去送交了一个广告图案设计,又去了一趟医院探望因难产而住院的一位夫人。在这里他遇见了斯蒂芬·德迪勒斯,二人一见如故,斯蒂芬说要用自己新领到的工资请客,他们还去了妓院。在那里斯蒂芬酩酊大醉,布卢姆精心照料他。他们终于在彼此身上找到自己精神上最重要的东西。布卢姆找到了失去的儿子,斯蒂芬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布卢姆回家后告诉妻子斯蒂芬以后要加入他们的生活。这位背叛丈夫的放荡女人刚刚告别了一个情人,“从斯蒂芬的到来朦胧地得到一种母性的满足,又混合着对一个青年男子的情欲冲动。她在快要睡着的瞬间又回忆起她和布卢姆相互热恋的时光。他们的生活似乎会出现好的转机。”整部小说以斯蒂芬零乱无序、恍惚迷离的意识流开始, 又以莫莉长达40多页的滔滔不绝的意识流结束。

3.乔伊斯《尤利西斯》的创作艺术

《尤利西斯》代表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成就,无论从形式或内容上都与传统小说背道而驰,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技巧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与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有其生活原型。利厄波尔·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妻子莫莉对应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青年学生斯蒂芬·德迪勒斯(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在小说中,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通过对布卢姆等三人在都柏林街头的一天生活的描述,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乔伊斯通过简单的情节描述表现出了最丰富的意识流内涵,其内容触及到了都柏林的政治、历史、哲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

在《尤利西斯》的创作过程中,乔伊斯突破传统小说的时空界限,摆脱传统小说中作者的描写或转叙,借鉴了艺术领域中各种生动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了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和时空跳跃等精彩纷呈的意识流手法来描述人物的精神生活和内心活动。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采用的艺术手段可谓别出心裁,但他使用最多的是内心独白。“《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所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各种离奇复杂的情感、想象、欲望、猜测、推理、回忆、印象和幻觉互相混杂,形成一条来无影、去无踪、恍惚迷离、稍纵即逝的主观之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乔伊斯的内心独白技巧在布卢姆的妻子莫莉身上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了真实地描述了莫莉的内心世界,表现莫莉凌晨两点三刻的心理活动,乔伊斯用了长达40多页的篇幅来记载她在似醒非醒、似睡非睡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任何标点符号,如实地记述了她那犹如江水般的滔滔不绝的意识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时空不间断的流动穿梭。这段意识流的文字被人们称为意识流作品中最精彩的典范。

在小说中,乔伊斯的自由联想技巧在布卢姆身上运用得极为成功。“作为一个犹太人,他时刻具有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和异化感。与爱尔兰白领中产阶级为伍使他自惭形秽;想到妻子莫莉水性杨花,与多人勾搭成奸使他觉得无地自容。父亲的自杀,儿子幼年早夭,这都使他感到愁闷与悲哀。他那极其敏感、郁郁寡欢而又胆小怕事的性格以及内心深处严重的失落感,不仅笼罩着他的整个意识领域,而且也随时支配着他的自由联想。”(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儿子的夭折、父亲的自杀和妻子的不忠时刻笼罩着他的精神世界,并不时侵袭他的意识,这些因素成了他头脑中的核心意识,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随时都会引发他对这些事情的联想。

意识流活动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 一种是时间蒙太奇,主体在空间上保持不动, 而人物意识却在时间上移动;另一种是空间蒙太奇,时间保持不动而让空间因素发生变化。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成功地将时间蒙太奇和空间蒙太奇两种蒙太奇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其共同成为渲染小说主题,生动地塑造了主人公的形象。

《尤利西斯》中的人物并没有做出什么令人难忘的惊人之举,但读者却对三位主要人物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这是因为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乔伊斯运用“意识流”手法,使读者通过人物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通过人物自己各不相同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来了解他们的思想意识、内心隐秘、希望与回忆。作者使用意识流手法将人物的思维过程再现出来,这里有自觉的理智的思考活动,也有下意识的感官印象及思维上跳跃式的联想。

在题材方面,作品突破一般文学作品以英雄美人或异乎常人事迹为主的窠臼,主人翁既无高贵的社会地位,又无超群惊人的业绩,甚至在感情生活中也没有特别动人心魄的大起大落,全部是平常人,平常事,通过符合现代社会实际的现象反映人和社会的本质。而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和现代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正是乔伊斯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所要表现的内容。在乔伊斯看来,都柏林在精神上和行动上都陷入瘫痪,“布卢姆的庸人主义、斯蒂芬的虚无主义、莫莉的肉欲主义,在道德衰微、家庭分裂、传统观念沦丧的现代世界里,其实他们都是飘零无依,精神上遭受挫折、充满动乱的人。这正是当时西方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的深刻写照”。

*美国批评家艾德门·威尔逊在《新共和》杂志上曾这样评论作品《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把小说提高到同诗歌与戏剧平起平坐的地步。读了它之后,觉得所有其他小说的结构都太松散。乔伊斯这部书在写作方法上之新奇,对未来小说家的影响将是难以估计的。我简直无法想象他们如何能不受此书的影响。它创造了当代生活的形象,每一章都显示出文字的力量和光荣,是文学在描绘现代生活上的一重大胜利。”《尤利西斯》也得到了*诗人T.S.艾略特的高度评价,他说:“小说《尤利西斯》是对当今时代最重要的反映,是一本人人都能从中得到启示而无从回避的作品。”的确如此,《尤利西斯》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一部登峰造极的小说,它的问世无疑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结语

《尤利西斯》被人们誉为上世纪整个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在小说的创作中,乔伊斯运用了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象征和时序颠倒等意识流手法,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巧妙地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成功地记载了人物繁复、杂乱的潜意识活动,真实地记载了人格的异化、心理的变态和性格的扭曲,使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他通过对都柏林三个居民支离破碎的人格和混乱、猥琐的欲念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都柏林小市民生活的无聊与精神世界的平庸,表现了西方社会人性异化、精神崩溃的现实,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腐烂和不可救药。作为独树一帜的意识流小说经典作家,乔伊斯对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的驾驭能力简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他那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手法和创新精神无疑将会对21世纪小说的发展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12 bytes) in /www/wwwroot/qqzjj.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